部编版(2016)语文九年级上册《沁园春・雪》PPT课件9
展开
《沁园春·雪》PPT课件9
学习目标:
1、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
2、了解词牌子及其沁园春
3、学习诗歌情感与景物相生,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。
4、欣赏雪景的大处描绘和恢弘的意境,想象词中所写之景,领会词中所议之史,感受词中所抒之情。
5、感悟作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6、树立远大的抱负。
作者简介
毛泽东:
字润之,笔名子任。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。
中国人民的领袖,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战略家和理论家,中国共产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,诗人,书法家。
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(1936~1976),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(1943~1945)和中央委员会主席(1945~1976)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(1949~1954)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(1954~1959)。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。
... ... ...
词的特点
词又叫长短句、诗余、曲子词等。原来可以合乐演唱,句式长短不一。乐谱失传后,只剩下词牌,词牌就是词的调子,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、句数、平仄声调和韵脚。所以把写词叫做“填词”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。
《沁园春》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,分上下两阕,上阕13句,下阕12句,句号处必须压韵。“沁园”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,曾被外戚窦宪夺取,后人作诗以咏其事。
写作背景
《沁园春·雪》写于1936年2月。当时,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。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,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。在陕北清涧县,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、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,欣赏“北国风光”,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。
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。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,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“索句”,毛泽东即赠此词。柳读后,评价道:“展读之余,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,虽苏、辛未能抗,况余子乎?”公开发表后,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,给人民以鼓舞。
... ... ...
整体感知
1、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,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?
上阕:描写北国雪景
下阕:评论古今英雄
分析上阕
1、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?
2、所写景物有何特点?
... ... ...
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?
“望”望到了什么?
由此可见,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?
先总写,后分写
“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,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”
体会“惟余”和“顿失”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?
“惟余”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,“顿失”表现冰封速度之快,用了夸张的修辞。
... ... ...
分析下阕
作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?作出了怎样的评价?
对于这些英雄人物,作者用了一个“惜”字,“惜”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?
“惜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?
“惜”中含褒,肯定历代帝王的功绩;
“惜”中含贬,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,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;
“惜”中寓志,蕴含无产阶级后来者居上的豪迈气概,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
... ... ...
文章主题
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歌颂,表达了欲率全国人民重整祖国河山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。
写作背景
1925年2月,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,从事革命活动,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,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,他秘密离开韶山,到达长沙,并独自来到橘子洲头。事后作《沁园春 长沙》此时毛泽东正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,因而发出了“怅寥阔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”的呼喊。
探究
《沁园春 长沙》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“怅寥阔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”在《沁园春 雪》中是否有了回答?
“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
小结
全词将写景、议论、抒情有机结合,浑然一体,写景是议论、抒情的基础;议论、抒情又深化了写景。
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,格调高昂,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,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。
关键词:沁园春雪教学课件,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,九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,沁园春雪PPT课件下载,.ppt格式